警惕!GPS定位器可能是窃听器!有人已损失千万元手机窃听器「警惕!GPS定位器可能是窃听器!有人已损失千万元」
一提起窃听
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都是谍战剧的剧情
然而,这些我们
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情节
很有可能就发生在身边
最近,北京一家安防公司
就因为商业机密被窃听,企业竞标失败
蒙受了重大损失
而窃听器竟然是常见的GPS定位器
- 1 -
营销方案会议被窃听
商业机密泄露
△央视财经《天下财经》栏目视频
这是一家在北京的安防公司
工作人员表示
企业讨论营销方案的会议是高度保密的
但没人想到的是
座椅下却藏着这个小黑盒

企业竞标失败,从而蒙受了上千万元的损失
据了解
这种小黑盒子叫做GPS定位器
它广泛用于汽车防盗和企业运营车辆管理

非法窃听?
据央视财经报道
记者尝试买了一个产品,进行测试
拆开产品的包装,是一个火柴盒大小的塑料盒
记者按使用说明书
在手机上安装好App,打开App
果然在上面就能实时观察车辆的行驶轨迹
在App的界面中
还有一个“远程录音”的按钮
启动后就能把对话存到手机里


也就是说,只要在被窃听者身边放置GPS定位器,就相当于放了一个保持通话的手机,一切声音会被传到窃听者的手机上,甚至被录音,而被窃听者对发生的这一切却浑然不知。
- 2 -
电子产品隐藏窃听功能
越界使用要担责
GPS定位器
广泛用于私家车的防盗和企业进行车辆管理
但是,当GPS定位器被设计成
小巧易于隐蔽、能远程听音的时候
就让产品变了味

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博士 袁开国:这个模块开发的目的是给共享单车使用,在里面它还留了录音的功能 ,有人把它用在其他场景下。

尚未列入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
但在此基础上增加麦克风收音等功能
却没有相关管理规定
形成监管的盲区
而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家
也正是利用监管盲区
在这类产品销售推广广告中,或多或少地
明示暗示其隐藏功能


我国《最高人民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》第五十七条也明确规定,以窃听手段获取的材料,不但不能作为定案依据,行为人很可能还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。
对此,专家指出
随着科技的发展,法律应该同步跟进
对利用新技术手段
实施的各类违法行为进行规范
戳视频看更多
▼▼
必须从它的生产源头开始堵截!
来源│央视财经
编辑│炎炎
一审│饶丽
二审│李香
三审│李亚雄
出品│开福区融媒体中心
原标题:《警惕!GPS定位器可能是窃听器!有人已损失千万元》
黔西版权声明: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,E-mail:xinmeigg88@163.com